中國的現代采礦業可追溯到洋務運動時期,其理論研究和生產應用現均自成體系。中國的大氣侯是全面改革全面開放,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建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是重中之重,環保效率低、自動化水平低之類的現象嚴重困擾中國采礦業發展的矛盾,日益成為保持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中國采礦業面臨世界性的競爭,這對中國采礦業的理論研究和工業水平的進展提出更為迫切的要求和挑戰,同時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世界各國,國內各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的關鍵是科技水平科研實力的競爭,因此采礦工程的理論研究的不斷加深和細化已提到議事日程中來。
首先,中國的采礦工程理論研究必須和世界接軌,封閉就會落后,落后就是沉淪,沉淪就是滅亡,知識經濟,一體化進程是任何國家任何個人都不能回避的。這個接軌就是借鑒世界各國研究的先進經驗和計算機,自動控制等先進生產技術大膽結合并和中國生產特點相結合,形成具有特色的采礦工程研究模式。其次應加大對生產技術應用的理論轉化的力度,同時加強基礎理論的研究。采礦工程是一個系統的學科,地質學、考古學、科學技術史,無一不在采礦工程專業方面的滲透,對采礦工程專業研究具有理論上和事實上借鑒意義。最后還必須看到采礦工程專業研究正面臨極為不利的形勢,由于采礦業投資大、勞動強度高、自動化水平低、投資大、見效慢等問題,使采礦工程業人才相對較少,長此下去,將會面臨一個停滯的局面,因此必須在固有的采礦理論學習和研究過程中引入新技術,向精密化自動化、環?;?、一體化的趨勢發展。在采礦工程專業的發展過程中,既有挑戰又充滿機遇,這不僅需要采礦工程人才不斷開拓創新,國家的關注,全民的關注都對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把握住采礦工程專業的全新的發展方向,采礦工程業的美好明天的到來并不遙遠。